育人平台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意写作学院 >  育人平台 >  信息正文

作家面对面20期:代入经典角色,理性研讨情与法

时间:2021年10月22日 20:32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10月21日下午,创意写作学院段玉芝老师与全生异科导师组学生在东岳书院119开展了“文学作品中的情与法”的主题交流会。

  据悉,段玉芝导师组学生就读于行政管理学院法学专业,将文学与法律结合在一起,是师生特点、擅长领域完美契合的典范。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有很多经典案例,其中“武松杀嫂”被视为合情但不合法的行为。围绕“武松杀嫂”,一场师生间的激烈讨论开始了。

  “武松杀嫂后,被判脊杖四十、刺配孟州,在宋代,大家认为这个处罚结果合理不合理,公正不公正?是轻了还是重了?”段老师问大家。

  有同学立刻接过话题:“老师,即便在宋代,我认为这样的处罚也偏轻了,毕竟是两条人命。官府之所以这么判,我想更多的是因为情,从邻居到官员,都很同情武松,是潘金莲和西门庆害死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在先,武松为哥报仇在后。在古代,长兄如父是一个道德标准,从这个角度看,潘金莲、西门庆是罪有应得,只不过武松不能代替法律,代替官府执行私刑。”

  有的同学不完全同意,他说:“我认为在宋代,这样的处罚是公正合理的,因为那时的伦理对婚外情(尤其是女性方面),要求非常高,那时候法律不建全,会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因而减轻对武松的处罚。”

  “那么如果这个事件发生在今天呢?”段老师又问。

  沉默了一下,一位同学自觉担当辩护律师,为武松做减罪辩护:“我认为……死缓吧,再往后可以改为有期徒刑。虽然杀了两个人,但是……这两个人罪有应得,一是婚外情,二是害死了武松的哥哥,武松可是跟他哥哥长大的,兄弟感情很深。”

  

  “你的这个判决,有没有感情的因素在里面呢?”段老师问。这位同学肯定地点头。

  段老师又问其他同学:“如果是法官,会怎样判决?”

  同学们纷纷表示判决死缓,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如果是法官,会判死刑。因为武松杀人有主观意愿,而且有准备,带着刀子去的,并不是激情杀人,是预谋杀人。虽然武松的遭遇很令人同情,潘金莲和西门庆令人不耻,但是人有情,法无情,武松只能判死刑。这些判武松死缓的同学,是因为掺进去了更多的感情因素。他们不忍心判武松死刑,就像诸葛亮不忍心斩马谡一样,可是军纪无情……”

  由这个案例,大家又谈起当下社会一个学法懂法的大学毕业生激情犯罪,自吞苦果的案例。

  

  最后,段老师总结说:“文学作品讲究情,尤其是人类普遍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但是法不容情。所以大家在感性的同时,更要理性对待社会,理性对待自己,理性对待他人。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  图/文:段玉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