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认为的诗歌是怎样的?”
创作写作学院老师,艺术传媒学院全生异科导师孔唯佳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11月6日晚19点,在汶阳书院119,六位同学围坐在桌子旁针对“走进诗歌的世界”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我觉得诗歌离我很遥远,有很多诗歌我在读的时候觉得晦涩难懂,可能是它表达感情的方式太隐蔽了。”郭延羿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位女同学并不赞同这个看法,她认为情感是诗歌的灵魂,诗歌中所有的意象都是围绕着情感中心来构造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情感的体现,贯穿于整篇。
针对诗歌是什么,大部分同学无法具体对它下一个定义,也不是很了解诗歌的特点,介于这种情况,孔唯佳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诗歌的魅力,对其发展脉络、分类、特征、意义几个方面跟同学们分享:“诗歌是一门艺术,它以最直接的方式激荡我们的心灵,感染着我们,总的来说,在共情这一方面,没有其他题材比诗歌做的更好。”
随后,孔唯佳老师领大家阅读了海子的《给母亲》、顾城的《一代人》、拜伦的《当初我们俩分别》、纪伯伦的《我曾有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从这些作品出发,让同学们了解诗歌的独特之处。
“那么,诗歌的叙事性和艺术性哪个更重要呢?大家再思考一下。”随着同学们对诗歌逐渐了解,孔唯佳老师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
李鑫觉得叙事性更重要:“因为破裂的语言最终一定会消解意义,叙事能让诗歌内容上是连贯的,而且更有意义。”张晓峰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诗歌的语言一定要优美,吸引人,这是由于诗歌篇幅短所要求的,更多时候,对艺术形式的重视要大于其本身的叙事性。
讨论的话题逐渐深入,这几位同学从一开始对诗歌的陌生到现在针对诗歌有了自己的看法,张晓峰还谈到自己也有写诗歌的习惯。
孔唯佳老师鼓励张晓峰同学坚持下去,也鼓励其他同学要敢于尝试:“诗歌不是晦涩难懂的,诗歌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再现。我们热爱生活,才能打开诗歌的大门,看到另一个崭新的世界。”
活动结束后,趁热打铁,孔唯佳要求同学们尝试写一篇诗歌,下次活动时互相分享,进一步深化对诗歌的认知。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
采写:孔唯佳
摄影:孔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