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美国对华为制裁,孟晚舟被扣留,各种公开针对的背后,都彰显着华为的强大,说明它撼动了美国科技霸主地位。那么创立华为的人是谁,他有哪些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催人奋进的创业故事?”
11月18日下午,瞻岩书院106室,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白琨与法学(专升本)21-1班、21-2班,行政管理(专升本)21-2班59名学生坐在一起,开展作家伴读行活动,共同品读《任正非传》。

“60年代任正非就上大学,还攻读计算机,而在60年代的中国,计算机属于新兴技术,对任正非而言,这说明了什么?”白琨介绍任正非奋斗史时提出了问题,引发同学们的讨论。
有同学说自己爷爷辈那时能上初中就不错了。也有同学说任正非父母是乡村教师,重视教育在任正非身上起了作用。董桓江说,“计算机普及应该也就二三十年,难以想象六十年代的计算机什么样,那时候就学计算机说明他很有远见。”

“对,”白琨接着说,“任正非就读期间,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自学完,最恐怖的是任正非还在大学期间自学了三门外语。这一切说明他能发现学习的潜在价值,有意扩展知识面。”
对《任正非传》的解读持续深入,“被惨骗二百万,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背负巨额债务,家庭解体,重压下的任正非,43岁了还想创业,靠的是什么?”
同学们讨论纷纷。有同学说靠的是不服老,高龄创业的还有40岁的联想柳传志、43岁的蒙牛牛根生,74岁种褚橘的褚时健,年龄不是拼搏的问题。
李飞说,“他被骗了一大笔钱,婚也离了,上有老下有小,拿着2万元创立了公司,是因为生活的无奈,没办法了。” 刘文琪说,“我认为他靠的是强烈的创业激情,他敢创业、有胆识,还有必胜的信心。”
白琨接着问,“相信自己有能力翻身,那这能力的直接来源是什么?”同学们讨论过后,程慧贤的回答让白琨连连点头,他说,“他参加过全国科学大会,还取得过多项技术发明创造,说明他对专业技术非常精通。”

“创立了华为,走上从“代理商”到自主研发的路,经历了“JK1000”的失败,若“C&C08”研发的不成功,资金链就会断裂,“在紧急关头,任正非说研发不出来,就从五楼跳下去,我们如何理解这件事?”
张财东说这可以是鼓舞斗志的方式,李文彤说,“为了渡过瓶颈期,他必须放手搏一搏,因为已经破釜沉舟了。”
“这就涉及到是搏一搏还是最后一搏。” 白琨紧接着用比喻形容,“‘最后一搏’里目的很简单,意志很强烈,像渴极了喝水,没有别的心思,而‘搏一搏’则是渴的时候想有没有咖啡,成功几率会弱很多。”
“任正非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同学们的讨论热闹起来。扎实基础、艰苦奋斗、过人胆识、团队合作、共赢精神、狼性文化等等都是交流中的高频词。
卢炳晓说秘诀还在于他坚持做好一件事,不怕失败和困难。
杜文君说,“他还有危机和忧患意识,正是这种危机感,让华为被列入美国‘实体名单’的时候,面对西方国家一系列封锁,却能亮出他的备胎计划,比如鸿蒙系统。”
杨涛说,“他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当初华为为了打开美国市场,美国不要中方全资背景,只要美国参股就可以降低关税,任正非宁背着巨额损失也不同意,因为他要做民族品牌,不然怎么叫华为,中华有为的华为。”他的发言引来全场热烈掌声。
白琨对同学们的回答表示赞赏,“任正非给我们的人生启迪很多,对未来的帮助也很大,但最重要的是将这些启迪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正如任正非所说,奋斗是华为的底色,年轻人应有持续不懈的努力。”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
采写:白琨
摄影: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