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下午,一场聚焦大汶口文化的文学创作交流活动在敢当书院举行,众多文化领域的学者、作家与同学们齐聚一堂,共探大汶口文化传承与创新创作之路。
大汶口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一种重要文化,距今约6300至4400年,因最早发现于泰安附近的大汶口而得名。大汶口文化是史前文化最辉煌的代表之一,也是齐鲁文化的源文化,在艺术和审美方面的成就为后来的文化传承提供了灵感。12月15日,首届大汶口文化周启动仪式在历史悠久的大汶口镇隆重举行,标志着一场聚焦大汶口文化的文化盛宴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即是大汶口文化周的重要环节。
泰山国际品牌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办公室主任董传元在活动开场发言中提到,大汶口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其弘扬与传承是本次大汶口文化周的核心主题。围绕此主题,一系列丰富多元的活动相继展开,包括大汶口文化摄影艺术相关活动,成立了融媒体中心与摄影中心,并在大汶口美术博物馆等地开展实地采风,还有书画活动等。本次文学交流活动作为系列活动的第四项重要内容,旨在以文学艺术形式深入挖掘大汶口文化内涵。
董传元强调:“大汶口承载着远古的非凡智慧与创造力,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无尽灵感源泉,此次活动搭建起连接古今的沟通桥梁,让作家与艺术家们能够以精湛技艺与细腻情感,展现大汶口岁月故事,赋予其全新活力,期望创作者们能在大汶口文化的引领下,创作更多精品佳作。”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揭牌仪式,董传元与泰山科技学院创意写作学院院长李孟一起,将“大汶口文化文学艺术创作中心”落户敢当书院,进一步彰显对大汶口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视与决心。
烙画大师薛宝君以烙画形式展示大汶口文化出土文物,如大口尊、陶鬶、黑陶尊等,让古老文物在其巧手下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饱含创作者的心血与对文化的敬意。
接下来,大汶口文化学术部主任、原泰山管委考古所书记温兆金进行了《大汶口文化与中华文明》的主题演讲,深入解读大汶口文化遗址数量、名称由来、同期其他文化以及其在人类文明源头与泰山文化源头中的重要地位等,阐述了大汶口文化与泰山文化的紧密联系,指出泰山文化核心的泰山信仰研究离不开对大汶口文化的深入探究,强调大汶口先民在此地的生活历程对中华文化诸多分支源头产生的深远影响。
大汶口文化文学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作家冉令香、李新分别分享了自己与大汶口的不解之缘。冉令香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在大汶口小学实习的经历,尽管条件艰苦,但大汶河见证了其走向社会的第一步;2011年太阳部落筹建时,因彩陶豆感悟远古先民审美而创作《与一只古陶相遇》;近期再访大汶口后创作了新的作品,表达了对深入探究大汶口历史文化的执着追求。
李新围绕文学艺术创作与大汶口文化的结合进行分享。她富有激情的讲述,吸引台下一位同学上台,现场朗诵她创作的诗歌《大汶口文化之歌》:“在那齐鲁大地的怀抱,大汶口文化静静闪耀……”李新问同学们:“我们身在敢当书院,大汶口文化艺术由谁敢当?”台下同学纷纷大声表示:“我敢当!”
此次大汶口文化文学创作交流活动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多维度、多形式的活动内容与交流分享,为大汶口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文学艺术创作者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灵感源泉,有望推动更多以大汶口文化为主题的优秀作品诞生,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
撰稿:吴永强
摄影:白琨、王一硕、范晓雨、乐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