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意写作学院 >  新闻速递 >  信息正文

青鸟作家班作品研讨会第九期:饭桌上的年味

时间:2025年03月10日 20:54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3月5日晚上,作家班部分成员于海右书院110活动室举办了第九期作品研讨会。此次活动以岳彩鑫同学的散文作品《回家吃饭》为研讨核心。师生围坐长桌,在暖黄的灯光与氤氲的茶香中,展开了一场关于亲情、乡愁与文学表达的深度对话。

活动由岳彩鑫同学统筹组织,赵书林老师担任指导,王涌淇同学主持。开场后,赵书林老师将《回家吃饭》的文稿分发给在场同学。随着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众人沉浸于文字之中——春节的喧闹、兄弟的酒话、亲人的问候,字里行间流淌的温情与惆怅,引得不少同学频频颔首。

研讨以顺时针轮流发言的形式召开。王志腾同学率先点评:“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比以往彩鑫同学写过的文章都要好,可以看出来在假期里用功了。以前我们认为他不擅短句,但是在这篇文章中,他的短句恰恰成为了一大亮点,这种进步是有目共睹的。”邴涛同学则感叹:“彩鑫同学的散文像一幅水墨长卷,场景鲜活,对父亲的描写尤为动人,通过文章极具地方性的发言对话,让一个隐忍又爽朗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王涌淇同学称赞他在保持文笔简练的同时,仍能掌控对情感抒发的细腻,尤其这句“二舅朝我派烟,不敢接。抬头看见两鬓白发。‘好像喝上乐乐的喜酒。’我支吾答不出话。表哥、姐夫上前闹开,欢喜如常。”他认为这已具备诗性语言的文学表达效果。同时也对彩鑫同学提出建议;“此文章通篇以叙述为主,若增加更多感官描写,比如酒香、爆竹声、姥娘敲酒杯的脆响,画面感会更强。”

有同学提到文中“二哥的拥抱”与“姥娘的义眼”等细节,认为这些片段如匕首般刺入记忆,直击人心;还有同学特别赞赏文中“姥娘倒扣酒杯”的场景,“寥寥几笔,将一位倔强老人的生命力与家族的隐痛同时托出,堪称神来之笔。”也有人指出部分段落的逻辑稍显跳跃,例如“老八书读最好,曲阜。”句子结构的过渡省略,将制造读者的阅读障碍。另一处是“外甥女的童言到二舅派烟的转折”稍显突兀,可尝试用场景过渡或情绪铺垫来衔接。

赵书林老师从技术层面剖析,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细节胜过一百个形容词。彩鑫同学文中的这句“二舅首次派烟,不敢接。”已初具神韵,但技巧不足,应在下文的描写中增添具体场景,去完成细节闭环,进而体现价值。同时,对文中“外甥女童言”的段落做出肯定评价,夸赞其可以让读者,在感受到语言简练的同时仍能体味背后情感的真挚与深意。站在整体角度讲,他认为彩鑫同学的文章,作为散文不够优美;看作小说又缺乏故事结构的反转性,建议大家多去学习报刊已发表的作品,观察编辑的文学喜好,从而进行文章的逻辑模仿与行文训练。紧接着,他向同学们分享了更多投稿的“独门秘方”。聆听老师教诲,如沐春风,在他的谆谆教导中,大家下定决心,往后多写多练,早日实现人生理想。

研讨尾声,岳彩鑫同学分享创作心得:“《回家吃饭》是记录春节的文章。此篇我从记忆深刻的画面里,将家人肢体动作、语言里的情绪进行了群像式描写,旨在表达人们在春节时,对亲情关系的处理。以小见大,体现年味。文章以我思念家乡的诗性化意象出发,通过情感对照形式引出父亲归乡时的期待,双向共鸣。而后借父亲在酒席中的愉悦,再次承接我与朋友聚餐的不舍。上半部分围绕二哥进行工笔描写,真实、细致。下半部分通过两组舅侄关系的环环相扣,冲击并升华家中长辈对家族的依属、留恋与不舍。最后意象闭环,黑夜云朵兜兜转转回到远方。此篇于我来说也是新的文笔实验,感受短句带来的言简意赅,同时也不能遗忘长句的情感酝酿与展开叙述。总之,收获颇丰,下一篇起,尝试做到长短句的双向运用,在简洁的文字中铺展情绪的树苗,走向深处。”话音落下,掌声如潮。

近两小时的研讨中,师生们以《回家吃饭》为镜,照见散文创作的肌理与魂魄。活动结束后,众人仍聚于教室热烈交流。窗外寒风凛冽,屋内却因文字而暖意丛生。正如赵老师所言:“最好的故事,永远在回家的路上。”

供稿:青鸟作家班

撰稿:岳彩鑫

摄影:岳彩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