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晚,新媒体工坊青年讲坛文学微课堂在新言书院115教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写作:工具与沟通的双重奏”为主题,工坊全体同学围绕写作的本质与价值展开深入探讨。学员周海晨作为主讲人,结合自身创作实践,分享了对写作活动的独到见解。

“写作让模糊的思绪具象化,在遣词造句中,人会被迫审视内心,厘清混乱的情绪与观点,本质是与自我对话的深度过程。”周海晨在分享中强调,写作不仅是表达工具,更是思想成长的催化剂。他以“写作是文化沟通的桥梁”为核心观点,通过提问互动引发同学们热烈讨论。当被问及“写作如何打破时空限制”时,他进一步阐释:“文字能将个人经验转化为可共享的精神载体,让不同时代、地域的人产生共鸣,实现情感与认知的传递。”

作家班导师白琨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肯定周海晨的探讨成果,结合自身写作经验阐述了写作与思考的辨证关系,她说:“思考为写作提供素材与深度,写作则迫使思考系统化、条理化。”她以修改文章为例说明,“写作修改的过程也是更新认知的过程,最终形成逻辑自洽的体系。”

作为工坊青年讲坛文学微课堂的首期活动,周海晨的激情分享与同学们的积极互动为后续课堂树立了良好示范。活动结束后,当被问及分享感受时,周海晨表示:“现在的心情很激动,通过这次交流,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写作的意义和价值。”
供稿:作家班新媒体工坊
采写/摄影:赵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