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激发作家班学生的文学热情,创意写作学院开展了首批“诗词研学实践打卡”活动,意在循着古代文人的足迹,以诗词之名行遍城市山水,领略诗词背后的传统文化魅力。本次由董玉文老师带队前往济宁,打卡济宁太白楼。
一座城市,往往会因一位历史文化名人而提升品格。“海鸟知天风,窜身鲁门东。临觞不能饮,矫翼思凌空。”太白诗风的雄豪之气,即便是不熟悉唐诗的人,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洒脱。
董老师告诉我们,李白一生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诗增酒趣,酒扬诗魂。因为酒,李白与太白楼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迁居任城后“其居在酒楼前”,每天至此饮酒消遣,挥洒文字,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
吴兴人沈光敬慕李白,登贺兰氏酒楼观光,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并作《李翰林酒楼记》,从此贺兰氏酒楼便改名“太白酒楼”,益发闻名于世。太白楼连同台基,共占地6000平方米,楼体为上下两层,重檐歇山式样,砖木结构,二层檐下正中悬扇形“太白楼”楷书阴刻匾额。楼上正厅北壁上方镶有明代诗人所书“诗酒英豪”大字石匾,下嵌着李白、杜甫、贺知章全身阴刻“三公画像石”等,直叫让我目不暇接。
——张昀
八点发车,七点五十集合,大致七点多一点起床,收拾一番还能有大把的时间吃个早饭,挺好!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太白楼,七八米的城墙上盖了一栋两层小楼,里面是介绍李白的一些文字和李白在济宁写的一些诗词,没想到的是李白在济宁生活了二十多年,比我的年岁还长,像李白那般不羁的人好像不管在哪都是异常的潇洒,“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第二站去了博物馆,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那坐巍然屹立在广场中央的铁塔,二十多米的塔高足以俯视周围的一切,现在如此,九百多年前大抵亦是如此,就这般俯瞰了周围近一千年,战火,疾病,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如此种种,皆如过眼云烟,恍然一过。最后一站我们到了太白湖,和北方的湖大抵一般无二,不过颜色更浑一些,倒是那周围深秋更让人留恋,全是浸透的颜色,深厚浓郁,更有故事。
——江星宇
太白楼一游,难忘的不止院中美景、湖面风光以及馆内五花八门的展品,最能印进心里的,还是最平常的聚餐、对诗、聊闲天。毕竟人是群居动物,良辰美景不比共度华年。
出发时车上一行尚不熟悉,大家睡的睡呆的呆,车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像在下一场金色的雪。
在第一站,我们绕到太白楼后的小院,围坐在凉亭外的石桌旁,分发打印好的太白诗词。不远处的凉亭以纯木质,周围堆着红布封口的黑酒坛,为隔绝看客用粗麻绳围了起来。院内师生的小声交谈夹杂着燕雀呢喃、鸟鸣啁啾,树影斑驳,落叶婆娑,那一地碎金,别说还真有一番诗境。
红墙灰瓦和无处不在的纷飞落叶,是我对那儿的整体印象。每到一个景点,我们都捏上条幅,齐诵一句李白的诗词,祝福诗歌大赛圆满成功。
——杨雨濛
一踏入太白楼所在的古运河北岸,我就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绿树成荫,古韵悠长,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太白楼坐落在一片静谧的庭院中,显得庄严而肃穆。
我沿着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走进太白楼的大厅。一楼正厅中间摆放着李白的半身雕像,上方题写着“诗仙醉圣”四个大字,周围墙壁上挂满了李白的生平介绍和著名诗篇。我细细品读着每一首诗,仿佛能听到李白在耳边吟咏,感受到他那不羁的才情和浪漫的情怀。
李白纪念馆里收藏了许多与李白相关的文物和碑刻,如李白手书的“观”字碑等。我仔细观看每一件展品,试图从中寻找李白的足迹和灵感。纪念馆内还展示了李白在济宁期间的许多诗篇和故事,让我对这位伟大的诗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外,我还游览了太白楼附近的碑刻长廊,这里展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碑刻,每一块碑刻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历史,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商继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