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平台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意写作学院 >  育人平台 >  信息正文

【工坊精品活动第二期】拓片——指尖的传承

时间:2022年05月01日 20:30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原来,先辈传下的文化是可以用手触摸到的!”“我觉得在没有拍照技术的古代,这就是最先进的摄影技术!”“没想到文学就是这样被拍出来的!”“它不光是技术活,还是体力活,特别解压的体力活!”在这样一声声的感叹中,同学们既兴奋又感触地完成了一次从未有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拓片”体验。

4月29日下午3点,创意写作学院编剧、行政管理学院全生异科导师、镜湖争鸣思维力工坊老师房伟带着同学们在东岳书院106,开展了一次别样的非物质文化体验。

所谓拓片,是指将碑文石刻的形状及其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用宣纸和墨汁清晰拷贝的图文,记录着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众多的民族文化,若没有拓片,都将成为历史的“谜案”。

从洒水浸润,到平铺宣纸,到沾墨研墨,再到精细匀拍,同学们在用最专注的注意力和最大的耐心,一点点将自己最喜欢的碑刻,像拨开迷雾般,让洁净空白的宣纸渐渐显示出水墨丹青的图片。仿佛是魔术师的手,将朦胧的马赛克逐渐变得高清可见。

同学们一边用心做着,一边问着心中迷惑:“这碑文是什么意思呢?”“这图案又都是画的什么呢?”“有何寓意?”

原本也不知道这些知识的房伟老师,因提前打了“前战”,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负责老师赵国靖求教过,所以在异科导师小组的同学们面前,可谓是现学现卖,一边指导着同学们如何均匀研墨,如何掌握力道,一边解答着同学们的问题:“那图片里画的西王母,西王母寓意长寿,四周还配有仙鹤等,所以此图是祝寿的寓意。”“而这副碑刻显然是墓志铭,通过文字可以判断,是记录的明朝某位将军……”

在同学们不断的恍然大悟的回应里,“心虚”的房伟老师也不忘谨慎地补充上一句,“其实我也是一知半解,具体还得问问赵国靖老师。”这不由得引得同学们一阵笑声。

时光渐渐在同学们的指尖流淌,窗外在不知不觉中犹如山水画般显露出了泰山之下的夕阳余晖,在穿过窗户的日暮霞光里,同学们却在面临着最后一道最为惊心动魄的工序——要倍加小心地将印有图文的宣纸完好无损地揭下,一旦薄薄的宣纸有损,将意味着前功尽弃。这一刻,同学们不由得都屏住了呼吸,从一角开始,彷如时间静止般缓缓地揭开宣纸……

当一幅幅传承着民族文化的“古代相片”成功复制的一刻,同学们在长舒一口气的同学,也不由得纷纷露出长久的喜悦,也不由得为自己为同学鼓掌。

“这将是我最宝贵的大学记忆之一。”“我也是,我回去后要好好裱起来留作纪念!”“我感觉我体验了一次最古老的摄影技艺!”同学们纷纷感叹着,在意犹未尽地离开,忽然又转头问了一句房伟老师,“老师,下次再带我们一起体验体验隔壁的剪纸好不好呀?”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

撰写:房伟

摄影:赵国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