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19日晚,经过了一个月的集体备课、研讨,创意写作学院2021级作家班课程正式与学生见面了。
开课之前,不少作家班学员在追问,作家班的课堂究竟是怎样的,班主任房伟告诉他们,工坊教学是一种高度互动式的课堂,用这种教学形式解放学生思维,促进表达力的提升。
小说工坊:课堂从趣味表达开始
走进教室,学生就对U字型桌椅产生了好奇,之前从未这样上过课。随着课程开始,学员逐渐明白U字型桌椅便于讨论,也便于表达:“这样的教室,我们十几个人彼此都能看见,没有了前后桌的心理安全区,避无可避,自己逼着自己说话、表达观点。”
敢于出口表达是解放思维的第一步,如何让学生有见地、有思想地表达是作家班导师的任务。早在9月初,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李孟就召集作家班五位导师开会研讨,对作家班的授课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家班的课程教学一定要具备新、奇、趣,学生来到作家班,如果不能有更好地学习体验,请问为什么要报名作家班?所以,课堂教学一定是互动式教学,要做到有识,即有知识、有见识,继而让学生有学识。”
小说工坊的课堂就是从表达开始的。导师董玉文甫一开课,便抛出一个话题:请描述一次挑战自我的经历,并谈个中体味。
因是开放式的表达,学生不需过多思索便能侃侃而谈,于是,整个课堂欢声笑语不断。欢笑过后,大家也会因某个同学的体会陷入沉思,思索他人,也关照自身。
诗歌工坊:从故事开始了解写作
与小说、戏剧工坊不同的是,诗歌工坊的课堂是从一个故事开始的:父亲告诉我,老家的老屋进了小偷。老屋已经多年没人住了,是叔叔在帮着照看。小偷是村里一个人年轻人。那人从小娇生惯养,后来偷东西,进过监狱,出来后又开始偷东西。
导师赵书林随即展开了一个故事研讨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讨论和表达中了解生活与故事的关系。之后,赵书林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物,走入人物的内心,体会他的矛盾与挣扎,解读他的内心情感。
活动结束,赵书林总结说:“写作就是这样奇妙的过程。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写作?因为写作可以提升敏锐观察力,赋予广袤世界一双寻找美的眼睛,积淀我们的丰润人生。唯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活本质,透彻了解人性,从而与自我和解,与世界和解。”
戏剧工坊:用互动活跃思维
戏剧工坊的课堂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的——写作是怎样一项什么样的活动,导师房伟给出了两幅图片:蓝天白云、街道背影,分别请工坊学生描述眼睛所见。
第一幅图片,学生或直白描述“我看到了蓝色的天空,还有洁白的云朵”“蓝天白云,晴空万里”,或文雅描述“湛蓝的天空,像碧玉一样澄澈”。
第二幅图片,有学生称其为“黑色的夜,孤独的背影”“寂静的夜色下,他孤独的背影渐行渐远”,还有学生通过图片为大家讲述了一个凄冷夜归人的小故事。
学生描述过后,房伟加以引导:“大家描述的很好,但大部分都囿于眼睛所见,现在我们闭上眼睛,打开思维,展开联想,看是否会有所不同。”
启发之下,学生紧闭双眼,调动记忆深处的东西,为图片增加不同的想象。很快,不同的描述出现了:“我看到第一幅图,脑海中有鸟飞过,我觉得可以这样说:‘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
第二幅图,让人想起了顾城的诗《一代人》,一个男生现场朗诵了这首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寻找光明。”
互动结束,房伟予以总结:“写作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调动作者的全部感知、情感、联想、想象能力,借此记录、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重新认知世界的活动。这是与写作文本质的区别。”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