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文史哲不分家是中西文化的传统,当历史和文学相遇,又会产生怎样的火光呢?11月3日上午10点,在一教201的创意写作课堂,历史与文学深度融合,创意写作学院的孙秀芳老师和通识教学部的李金铭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次特别的“双师课堂”。
刚一上课,孙秀芳老师就向同学们介绍了主讲“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的李金铭老师,同学们看到有两位老师上课,立即给与了热烈的掌声。
孙秀芳老师点明课堂的主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性格刻画”,并做了开场白:“文艺复兴对文学的影响是划时代的。人文主义的出现,让文学作品从关注神走向了关注人,从而关注人性、人的欲望、人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文艺复兴之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发生了变化,比之前更加丰富、多变,与生活中的人更接近。大家是不是十分想知道人文主义的精神到底是怎么回事,文艺复兴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那就友情李金铭老师为我们讲解。”
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李金铭老师走到台前。李老师从“猎巫行动”讲起,同学们惊奇地听她讲述中世纪的欧洲,巫师尤其是女巫被猎杀的历史。李老师由“猎巫行动”又谈到了“黑死病”。
对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李老师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知道鼠疫是因为老鼠太多,而且传播病毒,那知道为什么老鼠那么多吗?”有同学说:“因为猫少。”同学们都笑起来。
李老师解释说,说得没错,就是因为猫少,因为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权力机关把猫当作魔鬼的化身,大规模的屠猫运动后,猫变得很少,导致老鼠大量增多,鼠疫也就流行起来。李老师通过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的现实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讲到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怀疑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出现。
孙秀芳老师向同学们提问,大家是不是想让李老师讲一下,人文主义思想的详细内容和文艺复兴的意思,同学们立即给出了肯定的回应。
李金铭老师认真地讲解:“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而文艺复兴是以古希腊、古罗马文献研究为基础的教育和文化运动。人文主义者期望从古典文献中获取知识,从而解决怎样在世界上美好地生活,如何履行公民义务等问题。人文主义者认为古典文化是将人们引向幸福,引向积极生活的指南。”
有同学提问说:“更古典的文化为什么反而更先进呢?”
李金铭老师给出了回答:“因为欧洲的中世纪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黑暗时代,这段时间宗教用神学控制了人们的思想,整个社会发展处于停滞阶段,文化更是十分落后。而欧洲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十分繁荣,思想开放而理性,提倡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等,所以欧洲的人文主义者希望复兴那段时期的文化。”
此时,孙秀芳老师接续人文主义精神的讲解,并提到文艺复兴时期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代表作品《神曲》、《歌集》、《十日谈》,主要讲解了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和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
“大家都熟悉《哈姆雷特》吗?对这部戏剧有怎么样的印象?”孙秀芳老师对投来目光的同学们提问。“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男同学说。“很好,这句话很有名,也说明作品到了读者眼里就变成了新的作品,会产生很多的解读。”
孙秀芳老师讲述了哈姆雷特复仇的悲剧故事,并让同学们分析哈姆雷特的性格。几位同学的发言后,孙老师总结了哈姆雷特的性格——“理想主义、坚强、矛盾、犹豫、忧郁”。
“而哈姆雷特的性格在作品中是如何刻画的呢?通过他的外表、心理、语言、行动,故事矛盾冲突及他的命运是吧?”孙老师用提问的方式交代了哈姆雷特性格刻画的方法,并将哈姆雷特的独白展示出来,选同学来读,让同学们感受哈姆雷特的心理与语言,从而更深地体会人物性格刻画的方法。
随后孙秀芳老师讲解了《唐·吉诃德》的故事及人物性格,同学们对有着“愚蠢而聪明博学,荒唐而正直善良,无能而勇敢顽强”矛盾性格的唐·吉诃德印象深刻,并对他与风车作战的故事十分熟悉,同学们在这个人物身上清晰地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孙秀芳老师又讲解了唐·吉诃德这个人物性格刻画的方法,同学们对小说堪称准确的夸张描写很有兴趣,有一位同学说很想模仿那种幽默、夸张的手法来写一个小故事。
两位老师微笑着一起站在讲台前,孙秀芳老师总结了这次活泼、有趣又不失深度的双师课堂。
“当历史和文学结合,现实与作品融合得更加自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给了我们所喜爱的那些文学作品深刻的思想,更体现在人物的性格上。学习那段历史,再阅读经典,我们会把文学学得更通透,写作技巧的学习也会变得更加顺畅。”
在同学们的笑声和掌声中这堂课也迎来了结束的铃声。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
撰稿:孙秀芳
摄影:王爽 孙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