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意写作学院 >  新闻速递 >  信息正文

【逸雅堂】青禾讲堂17:实用硬笔书法拓展之硬笔临古篇

时间:2025年06月03日 14:11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按】逸雅堂书画工坊作为一个书画活动场域,坚持的宗旨始终是:为全校师生提供书画练习平台、给予书画爱好者创作指导、提供审美鉴赏窗口,实践美育工作。为了满足同学们更多需求,本学期逸雅堂特开设“青禾课堂”,邀请优秀学生在工坊进行专题授课和绘画、书法指导,既满足特长学生的才艺展示、锻炼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为书画爱好者提供更多学习机会,践行完满育人理念。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精魂,一横一竖藏乾坤,一撇一捺写春秋。自甲骨刻符到竹简隶书,从碑帖楷法到宣纸行草,千年翰墨不仅承载着汉字的形与意,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风骨。然而,在键盘敲击声渐成主流的今天,提笔书写的仪式感正悄然淡出生活,传统文化的脉络亟待被重新唤醒。为响应学校完满教育理念,弘扬文化自信,汶阳书院124逸雅堂工坊于2025年5月28日精心策划“实用硬笔书法拓展之硬笔临古篇”活动,特邀青禾资深讲师王照友亲临指导,带领年轻学子执笔落墨,在横竖方寸间探寻汉字之美,以笔墨为桥,续写千年文脉的当代篇章。

笔墨初启:传统与青春的相遇。傍晚的逸雅堂工坊内,夕阳透过窗纱洒在案几上,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墨香。参加者们陆续抵达,在古色古香的环境中签到落座。组织者陈均帅与团队早已将活动用品准备妥当:素白如雪的A4纸整齐叠放,黑色中性笔笔尖微亮,等待着年轻的双手赋予它们生命的律动。“没想到硬笔书法也能这么有仪式感!”一位同学低声感叹,指尖轻轻抚过纸面,仿佛触碰到了历史的温度。

师者传道:从技法到心法的启迪。“书法不仅是写字,更是修心。”青禾讲师王照友的开场白瞬间吸引了全场目光。课堂上,他从甲骨文的象形之趣讲到楷书的法度森严,又对比行书的飘逸与草书的狂放,言语间勾勒出汉字演变的千年长卷。“楷书如立,行书如走——下笔时需胸有沟壑,方能笔下有神。”他提笔示范,笔尖在纸上轻盈游走,一横如千里阵云,一竖似万岁枯藤,引得学员们屏息凝神。

实践环节中,王老师穿梭于席间,时而俯身纠正学员的握笔姿势:“指尖发力,腕部放松,字才有筋骨”;时而点评结构:“‘永’字八法,关键在于平衡虚实”。一名学员的“春”字重心偏移,他笑着点拨:“心中若有春风,笔下自会端正。”寥寥数语,将书法的技法与修身之道融会贯通。

笔墨生花:传统韵脚中的创新诗行。自由创作环节以“春”为题,学员们或临摹经典,或即兴挥毫。有人以楷书工整誊写“春风得意马蹄疾”,方正间尽显少年锐气;有人用行草挥就“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墨迹连绵如柳丝拂水;更有大胆者将汉字解构,以几何线条重构“萌”字,嫩绿藤蔓缠绕笔画,让传统书法焕发出动漫般的灵动。

以墨为鉴:评选中的文化共鸣。活动近尾声,作品陈列于展厅,宛如一场微型书法展。评审团从“笔法功力”“创意表达”“文化意蕴”三方面严格考量,最终遴选出数幅优秀作品。获奖者笑意盈盈接过纪念礼品,未获奖者亦坦言:“提笔知不易,墨香悄入心。”活动尾声,全体参与者手持作品合影,传统与当代在此定格为永恒。

余韵:墨香深处的文化觉醒。“提笔前觉得书法是老古董,落笔后才懂什么叫‘字里有山河’。”组织者苗浴阳的感悟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这场活动不仅让年轻人体会到“慢书写”的乐趣,更触发了对文化根脉的思考。正如王照友总结所言:“键盘替代不了笔墨,因为每一划都是心性的修行。书法的生命力,在于它既是历史的回响,又是未来的伏笔。”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逸雅堂工坊

采写:陈均帅、苗浴阳

摄影:苗浴阳、陈均帅


本期青禾讲堂主讲介绍:

王照友,智能工程学院

个人爱好:书法、闲逛、垂钓、传统文化

性格:表面内向、慢热

授课有感:通过今天的第一次与同学们授课,加深了我对书法的理解与学习,同时也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发现一些需要着重强调的方面。认识了一些新同学,希望在后期的授课学习中更加丰富我们的课堂学习要点,与各位共同在书法这条路上一步步前行,进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