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以“酒馆故事”为主题的文学研讨会在海右书院110室温情启幕。青鸟作家班成员与指导教师赵老师齐聚一堂,围绕魏云翔、苑俊哲、郭艺峰三位同学的原创作品展开深度研讨,现场思想碰撞不断,为青年创作者们搭建了一场兼具温度与深度的文学交流平台。

研讨会伊始,魏云翔以散文《塌陷的黄土墙》开启分享。他坦言,作品灵感源自童年记忆里奶奶在爷爷葬礼上的落泪瞬间。小时候跟着奶奶去爷爷的葬礼,别的场景都模糊了,唯独记得奶奶扶着老土墙哭,风一吹,墙上的黄土就沾在她的黑布衫上,那画面像印在我脑子里,十几年都没忘。”正是这份深埋心底的记忆,让他选择以儿童视角书写生死与思念,文字如孩童日记般直白,没有华丽辞藻,却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现场随即围绕“语言平白是否等于优质”展开热烈辩论。“我觉得平白最有力量!就像汪曾祺写豆腐,‘嫩得像没有骨头’,简单一句就有画面感,这篇散文的‘直白’恰恰能让读者直接摸到作者的心意。”“但平白不是‘平淡’啊!”反驳声随之响起,双方各抒己见,让创作认知在交锋中深化。面对“是否为真实经历”的提问,魏云翔表示作品是个人真实感受的流露,并认真记录建议,承诺将优化视角衔接与段落逻辑。

随后,苑俊哲分享他创作的玄幻悬疑小说节选,以独特设定点燃现场氛围。作品灵感融合电影《杀人漫画》与无限流小说风格,构建“开书者”与“闭书者”循环杀戮的世界观,还埋藏多处隐藏彩蛋。同学们纷纷赞赏其“脑洞大开且逻辑严谨”,同时建议调整叙事节奏、补充血腥场景细节以增强画面冲击力。苑俊哲现场回应“尸体身份”“恶魔形象设定”等疑问,并透露将进一步完善后续情节,让故事更具张力。

郭艺峰的诗歌《今天》则引发关于“仿写与原创”的深度思考。作品部分语句借鉴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风格,作者坦言初衷是借诗抒发对学业的反思与积极心态,后半段为个人独立思想的表达。赵老师点评时,既肯定诗歌的治愈内核,也给出针对性建议:“可通过更具个人特色的意象,深化作品哲思,跳出仿写框架,形成专属风格。”

活动尾声,赵老师作总结发言。他以“写作的本质,是用文字制造陌生感”为核心,结合汪曾祺作品与全国一等奖微型小说案例,阐释平淡文字中“陌生感”带来的艺术冲击力;魏云翔同学的这一篇,就是以一个幼儿园小孩的视角描写死亡,给读者全新的陌生视角解读了生离死别,这个是我们一般人没有注意到的特殊视角。当然,名著《我的名字叫红》则以一个死者的视角讲述了故事。另外,我们平时只注意鸽子飞起来,这个是我们看到的视角,而在汪曾祺笔下,则是看到起飞的鸽子的背,并且他的文字里面,很多这样特殊视角的描写,这就是文字所创作出来的陌生感。同时鼓励同学们把握节日投稿时间差,通过持续练笔与多元讨论加速个人风格形成。

此外,他说,我们在读他人作品的时候,会有一个“个人构念”的陷阱,用自己喜欢的题材框架他人作品,不符合自己喜欢的题材的作品,就否定他人的创作,这个是要不得的。并特别强调:“尊重他人创作劳动是研讨前提,唯有真诚交流,才能共同提升审美与笔力。”

随着夜色渐深,研讨会在意犹未尽的交流中落幕。一位参与者感慨:“好作品从不是书斋里的独作,而是在一次次思想打开与碰撞中诞生的。”据悉,作家班与商海撷珠工坊联合举办的“酒馆故事”系列活动,将每周进行开展并邀请作家班各工坊导师轮值指导,持续为青年创作者提供滋养文学的土壤,点亮灵感灯火。
供稿:作家班 商海撷珠工坊
采写:李姝贤
摄影:陈炳焓、张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