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晚九点到十点,创意写作学院青鸟作家班非虚构工坊在新言书院114成功举办了“青年讲坛微课堂之网文签约闭坑指南”。本次的分享会是非虚构工坊的学生郝恒萱主讲,围绕签约前的准备、签约中的关键细节及签约后的运营维护三大核心板块,为现场非虚构工坊的十五名学生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知识盛宴。

签约前:精雕细琢,精准契合市场需求
分享会伊始,主讲人结合自身两年前在番茄网站申请入驻时的忐忑经历,引发了在场创作者的强烈共鸣。主讲人表示,在签约大门开启之前,创作者首要完成的是对作品的自我审视——“作品真的准备好了吗?”
主讲人以“建造房屋需打好基础”为喻,书名和封面如同餐馆的招牌与门面,直接影响读者的点击意愿,简介则需在吸引眼球的同时,精准传达故事核心,摒弃过于复杂的细节堆砌;而开头前三章更是作品的“生死线”,在读者耐心有限的当下,必须快速展开情节,牢牢抓住读者注意力。

签约时:谨慎细致,守护创作核心权益
合约文件直接决定创作者未来的权益归属,务必慎之又慎。版权作为创作者最宝贵的资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联作品二次传播的可能性、代理形式及转让方式,版权有效期也需仔细考量。“网络小说的IP潜在价值极高,要警惕合同中的陷阱条款,避免削弱作品的潜能释放,守护创作生命的延续性至关重要。”

随后,主讲人详细解读了三种常见的签约模式。分成制作为新手友好型方式,平台设定基础数据指标或评分体系,作品达标后按比例分配收益,未达标则支付固定预付款;全版权买断制即机构一次性购买作品全部权益,后续作品衍生价值与作者无关,通常适用于作者急需资金周转的情况;奖项福利计划则类似薪资发放,每月完成指定任务即可领取奖金,成为众多创作者的理想收入来源之一。

签约后:坚守初心,稳步迈向创作远方
“签约只是稳定的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续。”稳定更新是提升作品曝光度、获得关注与关键资源的核心钥匙,不仅是职业作家的基本素养,更是赢得网站推荐、增强读者粘性的重要保障。创作者需主动与编辑沟通,将其视为朋友与军师,虚心请教市场风向与创作思路,借助编辑的专业能力放大作品潜力。

作家班导师赵书林老师认为郝恒萱同学分享的“建房打地基”的比喻生动形象,对版权保护、签约模式的解析精准务实,既解决了青年创作者的实际困惑,又强化了大家的权益意识与市场思维。这种“实战经验+系统梳理”的分享模式,让知识传递更具感染力,有效助力同学们在网络文学创作道路上少走弯路。

本次分享会内容详实、实用性强,为创作者们提供了全方位的签约指导与行业洞察。参与者纷纷表示,此次分享不仅解决了他们在签约过程中的诸多困惑,更增强了创作信心与权益保护意识。未来,他们将以更专业的态度投入创作,在网络文学的广阔天地中稳步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文学篇章。
供稿:青鸟作家班
撰稿:李姝贤
摄影:李贵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