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意写作学院 >  新闻速递 >  信息正文

著名诗人田暖走进东篱诗舍,畅谈诗歌创作“三多”理念

时间:2025年11月18日 14:34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11月14日下午,东岳书院东篱诗舍内诗意盎然,气氛温馨,著名诗人田暖与作家班诗歌工坊的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关于诗歌创作的深度对话。

首先,诗歌工坊指导老师吴永强介绍了田暖的创作经历。田暖结合自身创作实践,分享了其长期秉持的“三多”理念——即“多读、多看、多思考”,为青年学子指明了诗歌修养与创作的路径。

田暖首先阐述了“多读”的重要性。她指出,青年学子直接的生活经验或许有限,但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尤其是文学与艺术作品的阅读,来弥补想象的不足,拓宽精神的疆域。“我们本身或许尚非发光体,但书籍与绘画能为我们点亮思想,”她强调,阅读能够打通个人经验的壁垒,连接自身生活、思考与他人的智慧。将这些养分储存起来,最终可能孕育出独特而崭新的创作成果,这一过程“非常奇妙”。

“多思考一步,再向前思考一步,你可能就会比别人走得更远。”田暖特别强调了思考的递进性与力量。她表示,自己始终相信思考的力量,并对“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一广为流传的说法提出了不同见解,认为其更像一个戏剧性的悖论,而非对思考价值的否定。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现场思想碰撞热烈。

有同学就“田园诗在创作千年后是否过时”提出疑问,认为乡土文学主题已延续百年,对其前沿性与时代适应性存疑。

田暖对此给予了明确回应。她认为,田园主题是永恒的。从《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境,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范,田园诗根植于深厚的农耕文化,并不断发展演变。她指出,进入工业、电子乃至低碳时代,田园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当代的田园诗创作更接近于“自然主义诗歌”的范畴,这是一个在国内外均具永恒性的主题。

“关键在于为传统主题注入新的艺术元素和当下思考,打破固有印象,例如将现代生活中的意象融入其中。”田暖说,“我们为什么写现代诗?正是为了打破原有体制,注入新元素和当下思考。”她鼓励同学们坚持自然主义创作方向,但需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手法为之。

另一位同学提出了创作中“有情感无事例”的困惑,即诗歌往往只有结论性表达而缺乏具体叙事支撑,导致读者难以理解。

田暖建议,诗歌虽不宜过度渲染叙事,但可巧妙融入事例作为铺垫,从而引出并深化情感与结论。她以“起承转合”的结构为例说明,可以在诗的前部简洁地创设情境或交代事件,为后续的情感抒发与哲理提升提供依托,营造想象空间。对于短诗而言,尤其需要迅速切入,简洁铺垫,层次分明地推进,避免冗长铺陈,最终干净利落地收束,以抵达情感的深处。

在吴永强的介绍下,田暖详细了解了同学们的诗歌创作,并给予指导。她非常喜欢东篱诗舍的文学氛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诗人。”在东篱诗舍谈诗、写诗,早已常态化,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风景。

本次交流活动,田暖以其深厚的学养、丰富的创作经验和真诚的分享,为泰科的诗歌爱好者们带来了启发,现场掌声不断。活动在浓郁的诗意与热烈的思辨氛围中圆满结束。


嘉宾简介:

田暖,山东临沂人,现居济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第五、六批签约作家,第三批齐鲁文化之星。曾参加第29届青春诗会,获泰山文艺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红高粱诗歌奖等。


撰稿:孙烯烔

摄影:宋泽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