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但也不是不能改变的,古语云:‘青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指人的性格。那么,性格是怎么形成的?什么因素影响了性格?”4月11日,2教307教室,一场历史人物性格解密的双师授课,正拉开帷幕,创意写作学院赵书林老师与远景学院考古学孙乐老师,共同在《创意写作》课堂,以历史人物性格解密,开启了一场历史穿越,直面历史人物的对话,为同学解密性格密码。

在《水浒传》中,林冲的形象是集英俊、善良、勇敢、细腻、冷静、果断、豪迈和侠义于一身的典范,他的人物塑造接近于完美。但林冲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呢?课堂上,关于人物性格的话题,赵书林从历史人物林冲进行了话题导入。“林冲战力爆表,为人光明磊落、仗义疏财。”“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林冲性格中也有忍辱负重的特质。具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孙乐老师则表示:“林冲早期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但同时也有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及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精读文学名著,解密古人性格:
林冲,作为赵宋时期八十万禁军的教头,面临了一次严峻的个人挑战。当他得悉自己的妻子在大白天遭到调戏,他本能地想要寻找肇事者理论。然而,当他发现对方是权贵高衙内时,他不由自主地手下留情,这一行为暴露了他性格上的某种软弱。同学们应该对这个细节印象很深刻,这一细节是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顾忌吗?当然,原著中并没有讲林冲到底是什么样的性格。
赵书林老师接着又说,原著中后面又用了两个细节,来展示了林冲的性格。首先,林冲冲进陆谦家解救妻子,见他与高衙内从后面逃走,就把陆谦家里砸了个稀八烂;其次,林冲怀揣利刃在高俅府门前转了三天,扬言要杀了那个背信弃义的狗贼陆谦。
孙乐老师表示:而结果是被高俅看透其性格弱点,开始对其进行了无底线的打击,也正是原著中这三个细节,却暴露了林冲性格中的懦弱和无能。赵书林老师则从生活中的角度对三个细节进行了解读,令学生叹息不已。

解读历史,从环境因素解密性格
提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学生对曹操的讨论更加激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狠毒、残忍”“奸诈多疑、善于权术,硬实、高明”“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面对各种各样的讨论,孙乐老师进行了专业解读,曹操是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当然,同学们说的他残忍、毒辣也没错,但大家需要知道,曹操就是一个复杂性格的人,但同学们觉得是家庭还是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影响大?其中,有不少学生表示是社会环境。

了解曹操复杂多变的性格,需要从东汉末年说起。接着,孙乐老师从东汉末年宦官当权,群雄割据,天下大乱讲起。而曹操的祖父是宦官,当时皇宫正是外戚与宦官争权最为激烈的时期,曹操在这种环境中长,养成了这种复杂的性格。但曹操的军事才能,却是他一直熟读兵书而来的,并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比如:官渡之战。

“文品即人品”,曹操写了许多著名诗词,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情感充沛、同时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好像和戏剧、文学作品中的曹操出入很大,比如: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许多人就给他起了一个名词叫枭雄。在三国演义这本书当中,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实际上是接近于一个奸雄的形象了,好像很矛盾。听到赵书林老师的疑问,孙乐老师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答疑。她说从事实来讲,历史当中的曹操可谓是一个非常有谋略,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毕竟能够在这样的东汉末年这样一个乱世当中。占据全天下最精华的北方地区,曹操显然还是有着两把刷子。而且,《三国志》:作为最权威的三国史料,对曹操杀吕伯奢的事件只字未提。《魏书》:提到吕伯奢本人不在家中,其儿子试图谋害曹操,但曹操及时反击,手刃了所有凶手。而我们所看到的,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关于曹操是否真的是那么一个无情之人,我觉得还有待商榷。毕竟曹操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身边谋臣武将的支持。如果真的像演义当中那样冷酷无情的话又怎么可能缔造出曹魏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有学生提出疑问。
面对这个问题,孙乐老师说,曹操在史籍中呈现出多面性格特征。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不仅肯定了曹操的聪明机智、崇侠尚义的性格特征,而且增加了曹操性格残忍,嫉贤妒能的性格弱点。从唐代开始,以三国历史为题材的说唱、小说、戏曲艺术中,曹操成了反面角色。
在这些民间艺术作品中都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突出曹操诡谲权诈、残忍少信的一面。到明代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时,既参照史籍,但也采摘了民间传说。

课堂尾声,赵书林老师从性格特征、生活养成、性格刻画、从生活到文学、从文学到生活等多角度进行了总结,孙乐老师也进行了多方面的解答,关于性格折多维度剖析,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
撰稿:赵书林
摄影: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