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意写作学院 >  新闻速递 >  信息正文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个性化教育照亮青春

——创意写作学院“梦想沙龙”教育实践分享会

时间:2025年05月22日 15:38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2025年5月21日,创意写作学院《梦想与实践》学习分享会暨“梦想沙龙”活动在山海会客厅举行。本期以“梦想与船:绘制青春航图”为主题,赵书林、董玉文两位老师结合与学生互动的真实故事,深入探讨了教育、梦想与实践的融合之道,为在场老师带来了一场启迪心灵的盛宴。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赵书林老师的个性化教育之道

赵书林老师的分享从PPT上几张充满回忆的照片开始:照片中,他与学生们谈笑风生、并肩参与活动,定格了无数温馨瞬间。“从教以来,我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他们的梦想各不相同。”赵老师感慨道。有人渴望考研深造,有人急于踏入职场,有人热衷于组织活动,也有人期待突破自我。面对这些差异,赵老师始终坚信:个性化指导是教育的灵魂。

“若学生想考研,我经验不足,便邀请吴海峰老师为他们答疑解惑。教育者的使命,是搭建桥梁,而非画地为牢。”赵老师不仅在学业上铺路,更在精神上点燃火种。他曾开导自卑的蒋同学,鼓励他走上青年讲坛去主讲。“‘躺平’的学生,往往是因为他们未曾见过梦想的璀璨,眼中只有周围人刷手机的日常。我常鼓励他们,不如多去图书馆看看,或许那里有你要的答案。”“手只有一双,要么捧手机,要么捧未来。”

在赵书林的引导下,蒋同学最终成功考上研究生,开启了人生新篇章。甚至在赵书林的影响下,《海右青年报》的学生编辑团队面对编辑报纸这一复杂任务,也能积极投身其中,展现出极高的热情和创造力。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赵老师以这句质朴而深邃的话,诠释了他对个性化教育的执着追求。在他看来,教育的本质是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各自的赛道上绽放独特的光彩。


“发现每一个闪光点”——董玉文老师的激励与陪伴

董玉文老师的教育故事,始于一次偶然的课堂交锋。一位学生大胆质疑,瞬间点燃了他内心的惊喜——那时刚从教的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学生思维的独特光芒。从此,“发现闪光点”成为他教育的关键词。

让他欣慰的是,学生们都喜欢与他聊天,聊生活琐事,聊理想抱负,有时甚至会为一个小话题聊上一两个小时。“有的学生脚踏实地,有的学生敢闯敢拼。”董老师深知,教育的艺术在于“看见”,“而所有的星星都值得发光。”他支持有管理天赋的学生担任班长,鼓励有艺术梦想的学生勇敢追梦。

学生刘书鑫曾坦言:“我曾以为自己是班级的透明人,没想到董老师会认可我,感觉自我被肯定了,也被激励到了。”在董老师的支持下,刘书鑫从默默无闻到组建乐队、创立传媒公司,实现了从校园到舞台的华丽转身。

“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教育者的使命是擦亮他们的星光。”董老师总结道。


思想的碰撞与成长的共鸣

吴海峰老师感慨地说:“教育是爱与责任的交织。若我们无法在每一条路上做好引导,便应学会借力,让更多火种点燃学生的梦想。当师者初心与学子热望相遇,教育便可铺就一路繁花,这是教育最美好的模样。”

宋笑老师动情地说道:“在泰科,每一位老师都用爱和责任精心浇灌着学生。有时候,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就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学生的梦想,陪伴他们成长,这便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施佳慧老师也深受触动,她表示:“两位老师与学生的故事有趣又充满正能量,让我对‘绘制青春航图’中引路人、领航员的角色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原来,一个好的引路人,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更要有心灵的触动,要能发现每个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一次梦想沙龙活动,不仅使老师们汲取了优秀的教育经验,也带来思想的碰撞与成长的共鸣,“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不仅展现了个性化教育的魅力,更传递出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双向奔赴的力量,未来,这些闪耀的教育智慧,将继续照亮更多学子的青春航道。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

撰稿:白琨

摄影:吴永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